果樹冬季的植保技術(shù)方法大總結(jié)(超全)
文章來源 : 青島中天
發(fā)布時間 :
瀏覽量:次
冬季樹干涂白,不但可以防止果樹的日燒病和凍害,而且還能消滅大量在樹干上越冬的病菌及害蟲。涂白劑的配制比例一般為:生石灰10份、石硫合劑2份、食鹽l~2份、粘土2份、水35~40份。涂白的時間以2次為好,第一次在果樹落葉后至土壤結(jié)凍前,第二次在早春。 利用害蟲對越冬場所的選擇性,秋后在果樹大枝上綁縛草把或破麻袋片,誘集害蟲化蛹越冬,然后集中殺滅。據(jù)調(diào)查,這種方法對蘋果、梨樹上的小食心蟲的誘集效果可達47~78%,對山楂紅蜘蛛、棗粘蟲、旋紋潛葉蛾、蘋果小卷葉蛾、褐卷葉蛾等,也有很好的誘集作用,特別是在當年越冬蟲口密度較大時,其誘集效果更為明顯。 俗話說:“要吃梨,刮樹皮”。果樹粗皮、翹皮以及樹干裂縫中,往往潛伏著大量越冬的病菌和害蟲,冬刮樹皮對多種病蟲害都具有良好防治效果。綜合各地調(diào)查,經(jīng)過刮皮的果園,棗粘蟲、梨星毛蟲越冬幼蟲減少80~90%,蘋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減少60~80%,山楂紅蜘蛛減少70~80%。 棉鈴蟲一般在距地面2.5~6厘米(深的可達9厘米)處化蛹越冬,冬耕可以破壞蛹室,改變蛹體的自然狀態(tài),降低翌春羽化率;可以將部分蟲蛹翻至地表,使其干死、凍死或被天敵啄食;可以將部分蟲蛹翻入土壤深層,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悶死,從而減少越冬蟲源。冬耕時間越早越好,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就要抓緊進行,在大地封凍前(凍土層超過5厘米)耕完,以延長風化時間,提高滅蟲效果,并有利于多接納雨雪。耕翻深度應在10厘米以上;冬耕越深,滅蟲效果越好。需要說明的是,由于棉鈴蟲成蟲飛翔能力強,冬耕滅蟲必須大面積進行才能有效;除預留的棉花白茬地外,麥田套種行、果園空白地等,也要進行冬耕。 冬耕后接著冬灌或春灌,不僅能沉實、風化土壤,而且還能提高越冬蛹的死亡率。據(jù)中國農(nóng)科院研究,土壤相對含水量在40%時,棉鈴蟲蛹死亡率為35.7%,成蟲羽化率為40%;土壤含水量在70%時,棉鈴蟲蛹死亡率為46.7%,成蟲羽化率為33.3%;當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(tài)時,蛹的死亡率為100%。另有資料表明,冬耕冬灌的地塊,棉鈴蟲蛹越冬死亡率在80%左右,只耕不灌的地塊越冬死亡率為60~70%,不耕不灌的地塊只有30~40%。 在寒冷的冬季,對棉種進行凍曬處理,一是可以降低種子的含水量,增加耐貯性;二是有利于提高種子發(fā)芽率,增強種子播種出苗后幼苗的抗寒性;三是冬季低溫可以直接凍死在棉籽中越冬的棉花害蟲(據(jù)調(diào)查,在棉籽中越冬的棉紅鈴蟲幼蟲通常占越冬蟲量的15%左右),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則可以殺死某些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原菌。凍曬方法:選晴天把將選好的棉種攤放在背風、向陽的空地上,厚度3~4厘米,連續(xù)凍曬7~10天;如果春播前再曬種3~5天,則效果更好。對含水量在12%以上的棉種,不要作凍曬處理,以免凍壞種子而喪失發(fā)芽能力。 即鏟除雜草。有些害蟲在作物收獲后,常常轉(zhuǎn)移到田間及周圍雜草上越冬,而到早春,這些雜草又往往成為越冬害蟲繁殖為害的“庇護所”和野生寄主;有關(guān)專家曾在棉田周圍的雜草上作過調(diào)查,每平方米竟有越冬地老虎8~15頭,棉紅蜘蛛在早春雜草寄主上,百株蟲(卵)量高達1194頭。因此,冬春結(jié)合積肥造肥,鏟除田內(nèi)外雜草,或者在早春對雜草進行噴藥處理,是防治越冬害蟲的有效措施。 有些害蟲(如玉米螟等)在作物收獲后,常潛藏在寄主作物的莖桿或穗軸中越冬;冬季或早春,通過利用這些寄主作物的莖桿或穗軸作燃料(或飼料、肥料等)予以燒毀,可以大大減少害蟲的越冬基數(shù)。不過現(xiàn)在提倡秸稈還田,腐熟后作為肥料還到田里去價值更高。
文章來源:中外新型肥料 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